胃铋镁颗粒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中的应用

概述:

幽门螺杆菌(HP)1982年由澳大利亚学者沃伦(Robin Warren)和马歇尔(Barry Marshall)首次发现。两人因此于2005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。

全球有近50%的人感染HP。我国自然人群的感染率为40%—70%。

HP的传播途径

  • 口——口唾液传播
  • 粪——口传播
  • 其他途径

HP的致病机制:

  • 经口进入胃内,部分可被胃酸杀灭。部分附着于胃窦部黏液层,靠其鞭毛穿过黏液层,定居于黏液层与胃窦黏膜上皮细胞表面。一方面避免了胃酸的杀菌作用,另一方面难以被机体的免疫功能清除。
  • HP产生尿素酶分解尿素生产氨,氨可中和反渗入黏液内的胃酸,形成有利于HP定居繁殖的局部微环境,使感染慢性化。
  • HP产生的氨和空泡毒素导致细胞损伤;促进上皮细胞释放炎症介质;菌体细胞壁相关抗原引起自身免疫反应;多种机制使炎症反应迁延或加重。 

HP与上消化道疾病:

HP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、消化性溃疡、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(MALT)淋巴瘤和胃癌  的主要致病因素。

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将HP定为Ⅰ类致癌原。

  • 95%以上慢性胃炎患者有HP感染。
  • 80—90%的胃溃疡和90—100%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有HP感染。
  • HP阳性者,溃疡一年复发率50—70%,根除HP后,复发率可降至5%以下。

 

HP感染的检测方法:

侵入性检测

  • 胃黏膜组织快速尿素酶试验(RUT)
  • 胃黏膜组织切片染色
  • 细菌培养
  • 分子生物学检测

非侵入性检测

  • 粪便HP抗原检测(SAT)
  • 血清抗体检测
  • C13或C14尿素呼气试验

为什么要根除HP

HP根除指征

HP感染与非消化系统疾病

  • 循环系统:动脉粥样硬化、房颤
  • 血液系统:不明原因的难治性贫血,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(ITP)
  • 口腔疾病:牙周疾病与口臭
  • 皮肤病:慢性荨麻疹、表皮瘙痒、多形性红斑、酒糟鼻、痤疮
  • 内分泌系统:甲状腺炎、糖尿病
  • 呼吸系统:慢性阻塞性肺病
  • 泌尿系统:肾小球、肾小管损伤

治疗:

根除HP的药物

  • 抗生素

阿莫西林、呋喃唑酮、克拉霉素、甲硝唑、左氧氟沙星、四环素等。

耐药性越来越高:甲硝唑(60—70%),克拉霉素(20—38%),左氧氟沙星(30—38%)

  • PPI

雷贝拉唑、埃索美拉唑、奥美拉唑、兰索拉唑、泮托拉唑

  • 铋剂

胃铋镁、胶体次枸橼酸铋(枸橼酸铋钾)、果胶铋等

 

HP根除方案

铋剂四联疗法:胃铋镁+PPI+两种抗生素

抗生素推荐组合如下: